为什么普教领域校园 SaaS 是趋势?

来源:onlycj.com 2025-08-13 21:49:32 所属栏目:行业观察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普教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从 “硬件堆砌” 到 “服务深化” 的变革。校园 SaaS(软件即服务)能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不光是因为它轻量化部署、场景适配灵活,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教育信息化长期存在的痛点 ——服务能持续迭代,学校的购买也能持续下去,每年花几万块钱,就能一直用到最新的功能和服务。从政策导向到实际需求,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成熟,校园 SaaS 在普教领域的走红,背后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逻辑。头部企业的实践和新玩家的探索,都在印证这一点。​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普教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从 “硬件堆砌” 到 “服务深化” 的变革。校园 SaaS(软件即服务)能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不光是因为它轻量化部署、场景适配灵活,更关键的是它解决了教育信息化长期存在的痛点 ——服务能持续迭代,学校的购买也能持续下去,每年花几万块钱,就能一直用到最新的功能和服务。从政策导向到实际需求,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成熟,校园 SaaS 在普教领域的走红,背后是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逻辑。头部企业的实践和新玩家的探索,都在印证这一点。​

政策推着走:从买设备到买服务的转变​

政策向来是教育创新的风向标。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出台文件,强调教育数字化要 “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把数字化服务能力纳入评价核心指标。这直接推动了政府采购的逻辑转变 —— 以前是批量买硬件,现在更倾向于按服务付费,这正好给了校园 SaaS 施展的空间。​

拿浙江小虫科技来说,他们深度参与了浙江省 “之江汇网络学习空间 2.0” 建设,搞出个 “教育魔方” 数字基座,把微信、钉钉这些常用工具的数据打通,覆盖了全省 8000 多个教学资源包和 1000 多门线上课程,每天服务超 4700 万人次。这种 “云端服务 + 模块订阅” 的模式,特别对政策的胃口 —— 既满足了数据融通的要求,又让学校不用一次性砸重金。合作的学校每年掏几万块订阅费,就能一直享受功能升级和技术支持,不像以前买套硬件,用两年就落后了。对企业来说,稳定的年费收入也能支撑持续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校园安全这块政策更具体。2024 年教育部要求 “校园隐蔽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逼着安全管理从 “事后补救” 转向 “事前预防”。熵基科技搞的 SaaS 化安防平台,把门禁、AI 监控这些功能整合到云端,成都温江区 32 所中小学用上后,累计预警 11.2 万条风险,重点隐患处置率 100%。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搞 “按效果付费”,企业必须把服务做好才能拿到钱,这恰恰是 SaaS 的强项。​

对想入局的企业来说,吃透政策很重要。盯着地方教育局的数字化规划,比如针对 “双减” 后的作业管理开发轻量工具,或者给乡村学校搞低门槛的 SaaS 服务,先通过试点做出标杆,再用每年几万块的订阅模式稳住客户,这条路子很实在。​

技术撑得住:从单个工具到全场景联动​

技术成熟是校园 SaaS 能落地的基础。现在大模型、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凑到一起,把以前零散的教学工具连成了 “全场景服务网”,让 SaaS 从辅助工具变成了核心设施。更重要的是,SaaS 的持续服务能力能让技术价值一直发挥作用。​

杭州轻松教育的 “轻轻课堂” 就很能说明问题。他们通过摄像头和手写板收集课堂数据,用 AI 分析出师生互动曲线、学习情绪报告,精准判断学生是 “没听” 还是 “没听懂”。这套系统已经服务超百万家庭,老师备课效率提了 40%。学校每年花几万块订阅,就能一直用到优化后的算法,不用操心系统过时。这种 “持续升级” 的能力,是传统软件比不了的。​

校园管理智能化更离不开 SaaS 的技术架构。熵基科技搞的 “2+2+4+N” 生态体系,以云端平台为核心,把智能视频、一卡通这些应用串起来,考勤、宿管、食堂全覆盖。湖北楚华高中用了他们的定制方案后,700 多人的校园运转效率提了 30%。学校每年付几万服务费,不光日常运维有人管,有新需求还能随时加功能,真正做到服务跟着需求走。仁杰电子的 “智安 AI 报警系统” 更厉害,通过敏感词识别和双向对讲,把校园欺凌的响应时间压到了分钟级,技术的 “温度” 就在这些持续服务里体现出来了。​

想入局的企业在技术上得抓准三个点:一是搞 “模块化中台”,让功能能快速组合,比如排课和考勤模块能一键打通;二是引入教育大模型,开发 AI 备课、智能批改这些增值功能,按使用量收费;三是用边缘计算降低对网络的依赖,确保县域学校带宽不够也能用。华为智慧校园的网络技术就值得参考,通过技术适配降低落地门槛,再靠每年几万块的订阅费把合作稳住。​

需求倒逼着:从统一供给到精准适配​

普教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以前 “一刀切” 的服务模式早就行不通了。校园 SaaS 的轻量化和 **“按需订阅” 的特点 **,正好能匹配这种差异化需求,让学校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落到实处。​

县域和乡村学校的需求最有代表性。这些地方普遍面临 “网络差、没人运维” 的问题,传统重型软件买回去往往成了摆设。浙江小虫科技的 “数字家校” 模块就很懂行,用小程序技术给乡村学校搞了编程平台、AI 助手这些工具,还支持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浙江天台县 37 所乡村小学试点时,老师的数字化能力提升了 78%。这些学校每年就花几万块订阅费,就能用到适合乡村场景的功能和本地化运维,比花几十万买套用不起来的系统划算多了。​

K12 学校的教学需求更讲究 “个性化”。老师需要的是 “能改的半成品教案”,不是死板的固定方案。仁杰智慧校园的 “评课系统” 通过云端存数据、画动态画像,让教学质量分析更准;校宝智慧校园的 AI 排课模块支持 “3+1+2” 新高考模式,把排课时间从一个月缩到了一小时。这些案例都说明,SaaS 的 “标准功能 + 定制插件” 模式,既能提效率又能保个性。学校每年掏几万块,能根据年级变化、政策调整灵活加减功能,避免了 “买了用不上” 的浪费。​

新入局的企业得盯着细分场景发力:给义务教育阶段搞 “家校互通 + 作业管理” 组合工具,给高中做 “分层走班 + 生涯规划” 模块,给乡村学校定制 “离线能用 + 方言支持” 功能。先从 “小切口” 切入,再用每年几万块的订阅模式慢慢扩展,这样试错成本低,还能稳扎稳打。​

生态搭起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校园 SaaS 的真正价值,在于能打破教育行业的 “数据孤岛” 和 “资源壁垒”。现在头部企业都从 “卖产品” 变成了 “做生态”,拉着各方伙伴一起干,而持续服务和稳定订阅正是生态能转起来的关键。​

浙江小虫科技和浙江教育用品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搞的 “校园智能体” 就很典型。他们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把课程资料、教学数据整合起来建成本地化知识库。在杭州学军小学试点时,老师找备课资源的效率提了 60%,给学生规划学习路径的准确率到了 85%。学校每年付几万块,不光能用到小虫的技术,还能享受生态伙伴的内容更新和硬件适配,等于买了 “一站式持续服务”;企业呢,靠稳定的年费收入反哺生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腾讯教育的开放平台也很会玩,通过 API 接口连了 1000 多家伙伴,跟科大讯飞合作搞口语评测,跟希沃一起做智慧教室。新企业可以学这种思路:如果自己强在教学管理,就接入别人的校园安全、后勤服务模块,打包成 “基础功能 + 增值服务” 套餐,每年收几万块;如果技术厉害,就跟内容商共建资源库,按流量分成,同时靠持续服务留住客户。​

搞生态关键在 “精准合作”:横向跟阿里云、腾讯云这些云计算厂商合作降成本,跟海康威视这些硬件商搞 “软硬一体” 方案;纵向联合教育局搞试点,靠政府背书快速铺开,或者跟师范院校合作把教学理论变成产品功能。新玩家初期可以先加入成熟生态拿资源、攒客户,等有了基础再建自己的生态,靠每年几万块的稳定订阅收入慢慢做大。​

新入局企业该怎么干?抓场景、建生态、稳服务​

想进这个赛道的企业,关键要 “精准定位 + 差异化突破”,结合头部经验可以这么发力:​

产品上: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先搞 “基础模块 + 定制插件” 的架构,把考勤、作业这些核心场景做成最小可行产品,找 1-2 所学校封闭测试,根据反馈每月优化。学云朵 SaaS 平台 “1 天快速部署” 的做法,用轻量化设计降低试用门槛,再用每年几万块的订阅费锁定长期合作。​

赚钱上:分层定价,按效付费​

基础功能搞 “免费试用 + 年费订阅”,比如给初中搞个 “家校互通 + 基础考勤” 基础包,年费 3-5 万;增值功能像 AI 学情分析、智能排课,单模块每年收 1-2 万。还可以试试 “基础服务费 + 效果分成”,学生成绩提上去了,额外收 10%-20% 的服务费,服务越好收入越稳。​

合作上:聚焦优势,开放借力​

盯着自己的长板,比如 AI 技术或教研资源,非核心的功能找伙伴补位;多参与地方教育数字化试点,用政府项目做出标杆,再用 “每年几万块服务包” 模式往周边推,形成规模效应。​

底线是:合规第一,体验为王​

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学生的人脸、成绩这些敏感数据一定要加密存好;建 “7×24 小时技术支持 + 本地服务团队”,学校有问题能快速响应,千万别让系统成了 “摆设”—— 好服务才是留住客户、拿到 “每年几万块” 的根本。​

结语:这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当东部老师用智能备课 SaaS 出跨学科教案,西部乡村靠轻量工具解决设备短缺问题,这些场景都在说明:校园 SaaS 不只是个技术工具,更是重塑教育模式的 “新基建”。它踩着政策的节奏,靠着技术的支撑,匹配着多元的需求,更凭着服务可持续、购买可持续的特点—— 让学校用得起、用得久,让企业赚得稳、走得远 —— 推动教育往更公平、更高效的方向走。​

对新入局的企业来说,普教领域的校园 SaaS 趋势已经很明确了。关键是要懂教育的本质:技术再好也是手段,让教学更高效、管理更简单、成长更全面才是核心。在政策红利和技术浪潮里,只要深耕场景、搭好生态,靠 “每年几万块” 的持续服务赢得信任,就能在这场教育数字化的变革中站稳脚跟。这不是选择题,是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标签:智慧校园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2024 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下一篇:区域教育数字基座与智慧教育平台:技术底座与价值载体的辩证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