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资讯:51篇专家观点 Opinions

大模型赋能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安全治理与信任机制构建

专家观点大模型赋能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安全治理与信任机制构建

文献与数据学报发布于7月23日

探讨可信数据空间的关键构成要素及其实现路径,重点分析大模型技术在数据安全治理和信任机制框架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过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数据安全治理、大模型技术路径和信任机制构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结果 结论]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需要在制度、技术和多主体协作之间实现深度融合。大模型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强大支撑,尤其在实时监测、异常识别、智能决策及自动化合规管理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数据安全治理的完善依赖于信任评估体系的动态优化,通过分类分级保护、跨主体协作机制和可解释性增...

阅读(101) 查看全文

郑娅峰:教育智能体: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家观点郑娅峰:教育智能体: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发布于7月23日

教育智能体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的重要形式,已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对国内外149篇教育智能体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教育智能体应用在学段上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科主要分布在基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以技术演进为时间轴,教育智能体经历了以规则驱动为核心的智能导师阶段、以多模态感知为中心的教学代理阶段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对话型智能体阶段,其发展受到认知理论、社会情感理论以及元认知理论的指导和支撑,形成了包含认知过程支持、情感与动机激发、元认知与自我调...

阅读(103) 查看全文

王竹立:超学科视域下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范式研究

专家观点王竹立:超学科视域下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范式研究

远程教育杂志发布于7月02日

在技术迭代速度超越人类认知进化的今天,超学科范式通过系统性整合(跨域知识)、动态适应性(敏捷响应)、价值共生性(多元平衡)三大核心特质,为破解数智时代的复杂现实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学习分析到智慧城市的复杂系统治理, 超学科研究正在重塑人类应对技术革命的思维范式与实践路径。 未来,随着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的成熟, 超学科范式将成为连接科学探索与社会进步的超级接口。...

阅读(110) 查看全文

张玉: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风险研判、归因分析与生态治理

专家观点张玉: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风险研判、归因分析与生态治理

电化教育研究发布于7月02日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嵌入教育体系,其为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挑战着传统教育的价值根基与治理模式。从“工具理性”的技术嵌入,到“生态治理”的系统重构,AI助力教育变革的未来图景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部署问题,而是多方主体共同努力,秉持教育理念、主动而为、形成新的协同机制和治理体系。...

阅读(106) 查看全文

李建民:走向治理,“市县结合”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路径

专家观点李建民:走向治理,“市县结合”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路径

人民教育发布于5月14日

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县结合”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需要深刻把握其时代基础和改革要求,坚持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县政府职能优化、清晰界定市县政府权责、完善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市县结合运行机制、推进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系统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效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阅读(130) 查看全文

驾驭AI:⼈⼯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实践⼿册

专家观点驾驭AI:⼈⼯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实践⼿册

教育技术 杨晓哲发布于5月12日

技术再进步,教育始终关乎的是:⼈的觉醒。 ⼈⼯智能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各⾏各业,教育领域亦⾝处其中,经历着缓慢但⼜深 刻的变⾰。对于中⼩学教育⼯作者⽽⾔,⼈⼯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是不断影响并融⼊⽇ 常教学实践的变⾰⼒量。从优化备课流程到创新课堂互动,从⽣成个性化学习资源到提供准确的学情分 析,⼈⼯智能正展现出其巨⼤的潜⼒。...

阅读(160) 查看全文

刘大伟:学校数字化标准建设的价值、原则与行动

专家观点刘大伟:学校数字化标准建设的价值、原则与行动

教学与管理发布于5月12日

标准建设是全方位提升学校教育数字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不仅包含校园网络建设的硬实力,同样包含制度、课程和实践活动等软实力。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发现,学校数字化标准建设既要遵循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要求,又要反映本校的传统、特色和文化,还要尊重师生及家长的习惯与特征。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行动策略,以数字化校园标准建设作为出发点,以数字化管理流程标准建设作为支撑点,以数字化校本教材标准建设作为突破点,以学生数字素养融入学科实践活动标准作为关键点,持续提升学校数字化水平。...

阅读(143) 查看全文

王一岩:“知情共育”智慧教育新范式:内涵与进路

专家观点王一岩:“知情共育”智慧教育新范式:内涵与进路

电化教育研究发布于2月06日

“知情共育”智慧教育新范式立足智慧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破除以往智慧教育研究中“重认知轻情感”“知情分离”的实践误区,将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与协同进化作为学习发生的本体性存在,构建“认知—情感”协同表征的评价体系,揭示认知和情感的协同演化规律,引领智慧教育服务策略的转型升级,助力教育实践的创新变革。...

阅读(188) 查看全文

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团队:用于数学题目生成的教育领域多模态模型

专家观点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团队:用于数学题目生成的教育领域多模态模型

SCIENCE CHINA发布于12月12日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教育变革。尽管许多研究者已在探索多模态大模型(LMM)与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但在教育资源生成,尤其是数学题目生成领域的深入研究仍显不足。数学题目作为作重要的知识载体与考核手段,其自动生成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的“解题”与“出题”分离的研究路径,以及以单一数据结构和统一训练目标为主流的大模型微调范式,限制了数学题目生成在实际教学场景中的应用。...

阅读(370) 查看全文

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数字化转型:内涵、框架及典型场景

专家观点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数字化转型:内涵、框架及典型场景

开放教育研究发布于12月09日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引领教育领域系统性变革和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依托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数字基座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其次,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进而提出了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框架和策略...

阅读(243) 查看全文

芥末堆初九:新质学习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专家观点芥末堆初九:新质学习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芥末堆发布于11月12日

11月11日至12日,芥末堆在北京举办以“新质学习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为主题的GET2024教育科技大会。在11日的领袖论坛上,芥末堆创始人初九以《新质学习力,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初九对下一个十年做了一些判断,包括科技跃迁,不可小觑;应试和素质会更快加速融合;人口出生率带来的挑战;超量供给与复杂竞争将铸就新的市场格局;校内外加速进一步协同和融通。初九认为,在下个10年,K12全领域、素质教育、全线对公业务、成人职业、银发人群、出海将是比较有潜力的领域。...

阅读(155) 查看全文

张文梅:群智涌现的知识生产:形态、机理与促进策略

专家观点张文梅:群智涌现的知识生产:形态、机理与促进策略

电化教育研究发布于10月23日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生产与媒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呈现出从个体生产走向群智共创、人类认知与机器智能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群智涌现作为一种新兴的知识生产模式,强调互联网环境中多元主体围绕问题 主题进行交互汇聚,涌现出远超个体知识的群体智慧。该研究基于网络媒介发展的知识生产演变历程,深入剖析了群智涌现的基本形态,包括基于社会交互的人类群智涌现、基于关联挖掘的机器智能涌现,呈现出人机融合的发展趋势。...

阅读(231) 查看全文

祁彬斌:智联学习环境的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

专家观点祁彬斌:智联学习环境的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

电化教育研究发布于10月23日

学习环境的构建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推动学习环境的改造与智能升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联学习环境,实现精准推送学习服务,是发展数字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现实需求。围绕学习环境智联计算关键问题,从学习环境多模态感知与监测、多场景学习过程记录与分析、跨场域学习场景建模与推荐、人机协同学习社群建构与支持四方面界定智联学习环境的内涵。遵循“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智能服务”的逻辑,设计出涵盖物理环境改造与数据汇聚、数据指标与算法模型构建、精准自适应支持与智能服务的整体框架。...

阅读(214) 查看全文

苗逢春:基于教师权益的自主人工智能应用

专家观点苗逢春:基于教师权益的自主人工智能应用

苗逢春发布于10月01日

本文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人工智能在逐步以拟人智能体的技术形态助推“教师、学生和人工智能”三角教学互动关系的构建,并在人机互动中挑战教师的能动性,这凸显了教师理解和秉承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观念的必要性。...

阅读(189)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