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用”教师进阶研训推进区域智慧教学的创新实践案例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22 11:24:15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针对教师在研训中缺乏有效学习、教师在研训中缺乏深度研究、教师在研训后缺乏常态应用等现实状况,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应用实际需求出发,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为导向,提出了数字化赋能教师“学·研·用”进阶研训模式,包含“学”“研”“用”三个阶段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学·研·用”教师进阶研训推进区域智慧教学的创新实践案例

 

一、“学•研•用”教师进阶研训模式

针对教师在研训中缺乏有效学习、教师在研训中缺乏深度研究、教师在研训后缺乏常态应用等现实状况,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应用实际需求出发,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为导向,提出了数字化赋能教师“学·研·用”进阶研训模式,包含“学”“研”“用”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 数字化赋能教师“学·研·用”进阶研训模式

“学”“研”“用”三个阶段的核心内容在整个教师进阶研训模式中,并不是单独割裂的,而是立体交叉、循环迭代的。教师在“学”的阶段围绕数字化赋能教学的问题,学习相关理念和知识;在“研”的阶段进行探索性教学实践和深度研讨,实现“边研边学”;在“用”的阶段持续应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实践问题,在“研”“用”中进阶“学”习。“学”“研”“用”三者通过不同程度的融合,贯穿于研训全过程,实现“学”为“研”用,“研”促“用”效。

二、广“学”深“研”,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一是在“学”的阶段,采用多样化研训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开展。“学”前,教研员建立QQ群、微信群、粤政易群等,为即时沟通、实时反馈、长期交流搭建平台。设置混合式研训环境,提供网络培训课程、系列微讲座等资源供教师自学。提前布置“设计一节‘数字化赋能教学’公开课”的学习任务,设置研训真实情境。“学”中,教师带着本学科拟上公开课的初始教学设计和笔记本电脑参训,运用数字化的教学理念、重构数字化教学环境、使用技术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修改个人初始教学设计。通过小组交流、组内分享、组间展示,同伴修改、导师点评、分享收获等方式互相帮助、支持、协同学习。“学”后,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在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深刻理解数字化教学理论、方法、技术之间相互建构的动态关系,实现“学”为“研”用。

二是在“研”的阶段,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以公开课教研活动为形式,让每个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供研讨,每个教师也必须参与几节其他学员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例研讨。课前提供教学建议,如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数字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后进行课例点评,提供基于数字化赋能的改进建议。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之间形成“学”“研”共同体,通过全过程深度参与,建立起教育理论、技术、教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实现“边研边学”“学”“研”结合。

三、新“用”久“用”,推进智慧教学常态化

为促进教师在研训活动的“学”“研”阶段后,能够持续有效地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学,教研员充分考虑数字化的教学形态和教师方便操作的需求,形成了“1+1”双师导学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图2)等多种教学模式供教师选择使用。通过教师数字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运作,教研员对教师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过程,进行适时指导和动态跟踪回访,推动教师常态化应用。

图片

图2 “1+1”双师导学课内翻转教学模式图

 

作者:陈锦波 向春艳 张晓娟 杜志军 梁丽芬 李毓嘉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教师素养 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顺应变化寻突破,“数”“智”转型助发展
下一篇:深化智慧校园建设 数据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