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教慧学”新生态 区域研训一体促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4:21:26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繁昌区作为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始终聚焦智慧平台,引领智慧课堂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以研带训、以训促研”,实施区域“研训一体化”模式,采取“项目推动、目标引领、成果量化”的研训策略,实现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借助智慧教育优化区域研训一体化发展路径,打造高效课堂,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智教慧学”新生态  区域研训一体促优质均衡发展

繁昌区作为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始终聚焦智慧平台,引领智慧课堂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于“以研带训、以训促研”,实施区域“研训一体化”模式,采取“项目推动、目标引领、成果量化”的研训策略,实现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借助智慧教育优化区域研训一体化发展路径,打造高效课堂,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以数字化推进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构建

(一)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自2018年以来,繁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学校建设,成立了“数字繁昌”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智慧繁昌建设规划总体方案暨2021—2022年建设计划的通知》,召开4次专项调度会。区教育局成立“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芜湖市繁昌区智慧课堂建设、管理、应用与运维办法的通知》《繁昌区2021—2022智慧教育创新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目标,启动繁昌区智慧教育创新示范项目的建设。

(二)推动区域学校智慧化转型

一是智慧学校建设成果。按照智慧学校建设“五统一”原则,全区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目标完成率达100%。截至目前,共建设智慧学校27所,其中城镇学校22所,乡村学校5所,并纳入省智慧学校应用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学科达标率、课时达标率均超过100%,智慧学校覆盖率100%。累计投入资金1570万元,教师移动终端数300余台(每百名教师移动终端数为12.5台)、学生移动终端数4500余台(每百名学生移动终端数经约为15台),信息技术课程专任教师108人,占全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5%,学校专兼信息化工作人员4-5人。

二是智慧学校运行保障。全区中小学网络接入带宽均在200MB以上,城区学校已开通“光带进班”,带宽均在50MB以上,教学和办公区域实现无线网全覆盖,班级多媒体覆盖率达100%。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中小学共27所,均成立由校长担任的首席信息官,占全区学校总数100%。制定《繁昌县智慧校园建设方案(2019-2022年)》(注:2020年繁昌撤县划区。),将各项组织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智慧学校建设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依据,促进智慧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区中小学27所学校均配备信息化专兼人员和技术运维人员,其中信息化专兼职122人,技术运维人员42人,技术维护的学校比例达100%。

(三)推动区域课堂智慧化应用

全区中小学校建设智慧课堂100间,纳入省智慧学校应用监管平台,截至6月,智慧课堂实际开设课程科目均达7.7门、学科达标率256.79%、实际开课时数均达172.7节、课时达标率179.90%,学科达标率、课时达标率均100%达标。组织开展年度中小学智慧课堂创新应用现场教学比赛、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等活动各1次,积极开展我区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系列交流展示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智慧课堂助力教师成长”为主题,开展了中小学智慧课堂现场教学展示活动、中小学智慧课堂创新应用案例研讨活动、中小学智慧课堂实践应用提升培训、中学智慧课堂现场教学展示活动和中小学智慧课堂跨校跨学科创新应用教学展示活动等5次交流展示活动。

(四)推动区域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

2022年,完成市“阳光云课”教学资源和省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录编工作任务,其中“阳光云课”26节,省义教优质资源10节,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区级优质资源2000余条,推荐到市级优质资源1000余条。安徽省基础教育平台教师注册率100%,学生注册率100%,上传资源总数22976个,下载资源总数37327个,全区所有教师能够常态化使用芜湖智慧教育平台,98%的学科教师加入芜湖智慧平台电子备课与授课,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全部注册“阳光云课”。

二、以“智教慧学”开创区域研训一体新格局

(一)开创区域“项目包”研训新模式

为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与学科教研工作,针对研训分离、课堂教学研究与信息化手段运用“两张皮”的现象。2018年1月,繁昌教育局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及电教馆等机构职能,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全区教师研与训、研与电教的联动融通,为研训赋能增效。

2018年3月,教师发展中心先后出台《繁昌县教师发展研训一体化工作方案》《繁昌县研训一体化项目包实施经费使用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为研训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在实施研训一体化的背景下,开创设立“学科研训项目包”(简称“项目包”),组建教师成长新型共同体,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研训模式。

“项目包”是指以学科为单位,选择一所具有相对优势学科的学校作为研训基地,通过跨校、分学段等方式集合一支有适定人数(约20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研训团队。项目包构建模式如下:划分项目包,配套项目资金→遴选申报单位、落户基地学校→确定主持人、招募研训人员→以目标为引领,制定研训方案→以项目包为单位,开展自助式研训活动→量化项目成果,组织年度展评。

(二)开创“项目包”区域研训新举措

一是统整式安排,形成“四有”+“自助式”的研训机制。“四有”即有教师发展中心管服、有学科教研员指导,有基地学校支撑,有项目经费保障。“自助式”研训强调项目包自主运行,根据自身短板、自我需求,量身定制研训形式和内容;以教定“研”,按需选“培”,有针对性地“请进来”,有选择性地“走出去”。

二是均衡式发展,形成重点关注“四项”研训要素。关注学段分配比例。义务教育阶段是主力军,同时兼顾学前教育和高中两个学段。关注学科均衡。从语数外到音体美,保证每个学科都有属于自己的项目包。关注城乡教师参训比例。鼓励乡村教师加入项目包,学员名额向乡村学校倾斜。关注年龄层次的梯队性。老中青学员皆有,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

三是互动式研训,依托智慧教育平台打破研训“孤岛”。依托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在“教研中心”模块以“线上直播+平台互动”、多人教研等方式,开展语文、信息科技、物理等学科课例观摩和互动研讨活动。通过智慧教研对课堂质量进行积极探索、提练和总结,并形成了3个智慧课堂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通过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分学段、分类别、分学科进行线上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学科优秀课例、平台管理与学业评价、体质健康监测、教研与教务管理等,培训人数达4000人次。

四是量化式考核,搭建研训成果展示平台。通过制定“数量与质量”“定量与定性”“结果与素质”并重的考核模式,对项目包从方案设计、活动过程、经费使用和教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给予科学评测。每年1月份,组织项目包验收考核工作,每年的3月份,开展全区教师研训论坛暨项目包成果展示表彰等活动。

(三)开创“项目包”区域研训新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置39个项目包,研训人数694人,乡村教师262人,占比37.75%。参训学员做到三个“全覆盖”:既全区乡村学校全覆盖;3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全覆盖;各学科全覆盖。近两年,涌现出30多位省市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多位教师的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荣获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创新作品1项;荣获省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荣获省市青少年科创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荣获市级中小学教师智慧课堂创新应用现场教学比赛活动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两年来,省教科院、市教科所4次来繁昌区现场指导教学工作,听推门课、微讲座、名师示范课、学科讲座等203场次,受益教师达3600多人次,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开展千名教师大比武活动,全员参与,做到“人人是赛手、人人当评委”,带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三、以智慧教育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科学谋划,均衡配置优质资源

创建以来,投入1.83亿元用于老旧学校的教学楼、运动场新建、扩建,1.2亿元新建城东小学、城关五小,2600万元用于校容校貌提升工程,340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添置更新,5500万元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二)统筹联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区现有教育集团5个,7对城乡学校共同体,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联合开展教科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6所学校分别与长三角等地名校结对,互派人员挂职学习,开展校际全面合作,促进了学校管理高质量发展。全区共有44个区级及以上“四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名督学)工作室,辐射带动教师500余人。各学校修订完善了学校《章程》,结合地域风俗文化,持续推进“一校一品”建设,26所学校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16所学校被评为区“新优质学校”。2020年以来,举办10余场校园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举行学校管理人员《我和学校共成长》专题演说,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等系列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思想深度融合。

(三)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完善“巩固+提升”策略。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计划》,制定《繁昌县学校德育常规活动制度化安排(试行)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格局。巩固德育、智育优质发展基础,提升体育、美育、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发展水平。出台《关于加强体育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等具体工作举措加强对体育、美育、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

二是加强体育和劳动教育。深化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合作,投入130万元完成全区26所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一特、两高、一全”建设任务(即一个特色项目,技术水平高、学生素质水平高,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扎实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达1小时以上。积极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训炼,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优秀率逐年稳步提高,全区6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

开足并上好劳动技术课,配备专兼职教师,把编织、手工、烹饪等基本技能纳入课程,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和劳动技能。积极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实现中小学全覆盖,目前全区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7所、校内劳动实践基地26所。

三是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服务改革。创新实施具有繁昌特色的“五心工程”(放心午餐、安心午休、暖心辅导、开心运动、爱心课后服务),做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师生参与率100%。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扎实开展课后服务服务,组织开展社团、兴趣小组等各类艺术活动,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此举,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好评。

四是实施“爱回家”暖民心行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全区暖民心行动之一,出台关爱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就业需求数据库和区内企业招聘岗位数据库,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对接招聘会,搭建重点企业与留守儿童父母“招工—求职”桥梁。加大“爱回家”政策进行宣传,呼吁和引导广大留守儿童父母回繁创业就业。2023年春季开设了繁昌区特殊教育班,招收智力与发展障碍儿童9名,填补了我区没有特教学校的空表,保障了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作者:季晓宝  骆成明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托底保障,协同推进,实现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全域普及
下一篇:智慧装备管理:为教育现代化装上“智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