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数字素养:出场语境与培育进路

来源:甘肃教师学苑 2024-04-11 22:14:59 所属栏目:专家观点

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是数字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必然要求。培养大量良好数字素养的教师既是新时代国家的需要,也是学校的需要。拥有良好数字素养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为更好的培育教师数字素养,宏观上,应完善培育机制,激发各方合力;中观上,应提供良好的设备设施环境;从教师个人来讲,应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升育人水平。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一、教师数字素养的出场语境

1.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出是应对信息化浪潮的需要

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快速涌动的今天,国家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国民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教育的支持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我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应对信息化浪潮对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相继出台了详细的指导标准。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8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第一批试点工作。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突出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出到2022年,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2021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等55所高校、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等20个地市、北京市西城区等25个区县共计100个单位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

“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作用需要从二个维度分析,一个维度是间接作用,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整体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与数字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个维度是直接作用维度,快速迭代与功能不断优化的数字教育产品融入教育全过程,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从这两个维度上来说,数字化浪潮冲击的当下,一方面,国家需要大量能适应社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大批能够高效使用数字教育产品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明确提出数字素养、制定培训标准有利于培养大规模适应信息化时代变革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培育教师数字素养是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现代通讯等技术的不断改进,学校教育迎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从教育场域来看,数字技术使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更加地普及,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在更多的教育场域实现更好的互动,充分地弥补了距离和时间限制所带来的影响。从学习资源来看,学校不再是教育资源聚集的中心点,世界上既有的知识将随手可得。从教学方式来看,数字技术为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通过利用数字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精准分析学生的行为和行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了符合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课程。从教学管理来看,借助数字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更高效的方式管理教学计划,能够更准确地估算学生的知识点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地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在必要时快速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教育。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需要拥有良好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以推动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数字技术使用中的难题,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师服务,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期望。

3.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这个全面步入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职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变与挑战。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

数字化浪潮不仅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知识传播途径,更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数字时代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适应并驾驭数字化环境的引路人,应能熟练使用各类数字化教学工具,将数字工具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新时代,教师应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跟进学科前沿动态,并结合新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设计。教师需注意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数字社会所需的必备能力,包括信息检索能力、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批判性思维及创新应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由此可见,良好的数字素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发展。

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高需要政府、学校的持续支持,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加深对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理解、应用与反思。

1.行政主管部门完善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机制,激发各方活力

一是出台更细化的措施。各级主管部门构建一个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按照《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加强教师职前准入、职后培训等环节的工作,以确保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和持续发展。

二是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在学校改建、扩建过程中数字化设备配备的标准,督导数字化设备的使用情况。

三是分区域规划和分类别指导。各级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区域的教育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导意见,定期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逐步提升区域教师整体数字素质的提升。

四是引导校外资源进入。各级主管部门倡导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智力服务生态,鼓励社会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机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场地、内容、设备设施支持。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引导学校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互学互鉴,提高国际视野。

2.学校建设良好的设备设施环境,保障专业发展

学校提供必要的软硬件和资源,通过改良绩效考评手段,促进学校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地提升数字素养。

在硬件配置方面,学校为教师数字素养的提高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技术、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可以在普通教室中充分引入数字技术、硬件设备,搭建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持的微格教室,以教师行动轨迹为基础建立教师成长画像,引入智能学伴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数字技术帮助等,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地提升和应用数字素养。

在课程实施方面,学校倡导跨学科整合课程设计,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引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中整合数字工具和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方式,使数字工具、数字资源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绩效考核方面,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师绩效考核,以数据为证据,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实践提供实操样板。一方面,学校在绩效指标的制定方面,充分向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向倾斜,鼓励教师持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与创造的良好氛围。

3.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实践,提升育人水平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3] 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来自于不断的学习。为更好的在数字时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尝试、反思与提高,不断提高数字素养。

一是主动学习。教师应积极参加由学校、教育局或专业机构提供的面向教师的数字技能培训课程。在工作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开展自学与在线学习。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等数字资源,更新及时,示范性强,是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二是积极试验。数字时代的教师需要及时跟踪新技术,并善于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提升教育体验,创造教育价值。

三是加强交流。通过研讨会、网络社区、微信群等途径,与其他教师交流数字教学的经验和心得。通过分享和讨论,以获得新的教育教学思路、策略、应用方式。

四是及时反思。定期反思与评估自己的数字教学实践,评估数字技术的有效性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例如,数字技术基于算法和数据运行,有可能会削弱教师与学生之间和互动;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会带来新的隐私安全、数字鸿沟与数字霸权等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反思,将数字技术有机、有效地融合进教育中,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并弥补其缺点。

五是提升安全意识。遵纪守法,遵守正确数字伦理。及时了解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学生的信息安全,引导学生在数字社会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教师数字素养对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技术”、“新课标”、“新教材”,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把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重点推进。学校加强资源保障,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和环境支撑,教师应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不断提升数字素养,努力学习、加强实践。

 

作者 | 王贤灿,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 副校长,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转自 | 甘肃教师学苑

标签:教师素养 评价改革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熊璋 “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教育新生态的关键要素
下一篇:严奕峰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时代育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