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璋 “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教育新生态的关键要素

来源: 2024-04-10 16:00:49 所属栏目:专家观点

在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主旨演讲,明确指出数字教育将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教学形态,赋能学习者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中国将积极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和以智助研。这为我们描绘了智能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生态的美好图景。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在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的主旨演讲,明确指出数字教育将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教学形态,赋能学习者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中国将积极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和以智助研。这为我们描绘了智能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新生态的美好图景。

建设教育新生态,不仅是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还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石。这一新生态覆盖了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相互支撑并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是教育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旨在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教育信创应涵盖教育基础设施、教育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各种教育终端应用等全领域,涉及网络、硬件、平台、系统和应用。它是智能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根基所在,也是新质生产力。

二是全域数字孪生。数字是数据活化的基础,也是发现教育规律性认识的基础,还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基础。我们应当为每个教学单位、每个教学场景打造全面的数字孪生体系,确保每位学生、每门课程和每次活动都有其对应的数字孪生体。同样,每位教师、每个团队、每所学校也都应该具备全域的数字孪生。通过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我们将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融合空间。

三是全程人工智能赋能。在教育新生态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应当居于核心地位。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能够全方位赋能教育,把师生从过去以知识传递为导向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实践实验、跨学科学习、求知探索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把校长和教师从传统琐碎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投入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场景的创设和教学决策中来。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学习方式的革新,催生了定制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还创新了评价方式,使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伴随式评价变得可行,并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即时迭代和优化。

四是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二者相辅相成,将重塑教育新生态的发展目标,即从应试教育导向转为素质教育导向,从以知识传递为主升级为以能力培养为主,从根本上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加强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既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必由之路,又是教育新生态的核心要素,将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在教育新生态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五是数字素养与技能。没有哪个时代像人工智能时代一样,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习能力、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如此高的期待和要求。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教师的角色,不学习,就落伍;不持续学习,就淘汰。教师一方面要秉持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新生态,不断及时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做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应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升自我,才能在教育新生态中如鱼得水、不断进步。

面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工智能的快速普及应用,对教育的影响和改变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在国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超前布局、积极应对变局和有力开拓新局,认真思考、创新设计、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教育新生态的规划与建设。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标签:人工智能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冯晓英 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
下一篇:教师数字素养:出场语境与培育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