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三年,教培行业的变与不变

来源:独立思考 2024-06-05 16:26:28 所属栏目:围观教培

还有一个多月,双减就满三年了,这三年带给了教培行业巨大的变化。如果说前两年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话,可以说从第三年始基本上大多是明晰了。今年,从几家上市公司的财报看,也能知道行业整体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知道究竟是什么赛道好做,什么又不那么好做。没上市的公司的数据也听说了一些,也知道了不少公司在闷声发财,当然也有很多步履艰难的领域。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还有一个多月,双减就满三年了,这三年带给了教培行业巨大的变化。如果说前两年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话,可以说从第三年始基本上大多是明晰了。

今年,从几家上市公司的财报看,也能知道行业整体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知道究竟是什么赛道好做,什么又不那么好做。没上市的公司的数据也听说了一些,也知道了不少公司在闷声发财,当然也有很多步履艰难的领域。

两个不变

为什么经历了双减政策的铁锤后,行业能复苏的如此之快又能有那么多机构生意好的不得了?

第一个不变的其实就是需求。如果一定要说以前制造焦虑的是教培机构,那么焦虑的本源还是那狭窄的升学通道、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和社会对蓝领和低收入群体的瞧不起。不改变需求本身萌发的土壤,只靠改变供给侧的模式和数量,只能改变一时。更不用说叠加了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需求得到进一步放大。

第二个不变的是好公司还是好公司。曾经,所有人都认为受双减冲击最大的就是头部的教培机构。但是当我们看到今天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财报时,营收的增速甚至比过往更快,我们会发现他们依旧是这个行业Top2的存在。这离不开它们规范的现金管理,这是逆风翻盘的基础。而这几年因双减而消亡的公司们,其实双减只是让它们早死早托生罢了。没有双减,这些公司依旧会死掉,只是时间顺延多少的问题。

不同赛道和方向的变化

当然,整个教培行业这三年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不全是因为双减政策本身带来的。有些是因双减政策带来的被动变化,有些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有些是因为AI的技术变革带来的变化,也有些机构自身在被动中主动寻求的变化。

虽然现在没法用数据验证,但最好的赛道应该那条非营利的赛道。变化的只是分割这个赛道的由本来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高度分散的状态。大机构、小机构、小黑板和个体老师都在分食这块最大的蛋糕,而且日子都越过越好,因为没有了资本助力,省去了巨额的市场投放费用并且还有了更高的客单价。日益增多的骚扰电话也证明了这个市场的火热,估计离被严管一阵又不远了。

早教相关的领域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频频暴雷的地面早教机构、托育机构,一边是不少闷声发大财的线上幼教启蒙机构。地面的早教机构,现在可以说已经步入恶性循环的模式——越不好越容易暴雷,越暴雷家长越不敢掏钱。但这不是问题的根本,根本还在于需求。低龄段的玩玩练练,本来就不应该是刚需,效果又无法评估价格还那么昂贵,经济形势不那么喜人就业压力那么大,被家长优先放弃掉其实是一种必然。托育,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但是奈何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和就业严峻,托的必要性确实不强。更何况幼儿园都开不下去要往托育转,更是园多娃少了。

为什么做某某启蒙的可以活得非常滋润呢?这个问题的延伸其实就是所谓素质教育的问题。我一直认为素质教育不是刚需,或者说不是一个可持续的需求。所以,我们能看到琴棋书画舞蹈音乐之类的日子大多不那么好过的。至于什么数理思维,语言类启蒙,其实也是双减后归入素质教育赛道,换一个包装的学科类擦边球。在当下,只有和升学相关的才是真正的可持续需求。体育培训为什么还能火一下,因为中考要考啊,当然受限于坪效问题,也属实不那么好做。哪怕是少儿编程,对家长来说其实也真的未必是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写代码而是让孩子“练脑”以便于以后学习好啊。你说一年花上万去不知效果不知对未来如何的玩练一通和一年花个小几千学个某某思维启蒙比,你是家长你如何选?其实,我一直觉得素质教育这个说法有问题,学什么不是提升素质呢?应该是兴趣教育和升学教育之分,兴趣可持续的本来就很少。

还有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的研学,我不能说研学一点价值都没有,但确实很多人做的一点价值都没有。纯粹的草台班子割韭菜,我就看到有人在群里现找研学资源合作的,你说这临时拼凑的能给孩子什么价值?当然,就算研学有价值,也算不上多大的可持续需求,说实话各家也没什么核心竞争力,未来应该还会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直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真正认识到真没啥用又贼贵的时候,早教的今天就是研学的明天了。所以说为了自己的行业和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机构自己还是先“研究和学习”好吧。

留学和出国语培的赛道,受益于我们的政策“红利”,活的也应该都比过往滋润不少。这个看看新东方财报披露的这两部分营收增长的数据就足以验证了,这个赛道变的更容易赚钱了。但是感觉市场格局也没多大变化,不展开了。

成人和职业培训赛道,最大的两个领域还是考公和考研。从三家上市公司的财报看,也是增长乏力。市场依然是不错的,只可能是竞争和企业自身管理问题导致的。说到考研,最令人扼腕的还是考虫的倒掉,还有传闻中有道放弃考研也令人意外。以我经验看,考研线上做到4-5亿会遇到瓶颈,走向线下是必须的选择,不知道考虫和有道都做到了多大体量,可惜的是考虫选错了走线下时间点。新东方财报披露的大学业务增长势头很不错,这应该和线上下统一运营关系不小,不说1+1>2吧,最起码不会相互扯皮了,这也说明线下对考研的重要性。至于说其他学历类和证书类的培训,长久以来最大的难题就是续班和扩科的不可能性,所以过往高额投放费用带来的都是不可持续的亏损,也有公司因此倒掉。这两年的尚德是其中一个不错的案例,由巨亏转向盈利,不再单纯的追求没意义的规模。至于说非证书技能类的培训,这是一个无比分散的市场。当然,这个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证书类的续班和扩科难度反而要小,因为学员的目的性其实远没有考证强,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决定了“韭菜”更好割一些,听说也有很多活得很滋润的公司。忽然想起了那个AI教父……估计很多教培同仁对他也是羡慕嫉妒恨吧?

不想在这里继续扯什么人设、IP之类的话题,其实放在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会发现是机构化向个人化的“回归”,好像是一个轮回或者说周期的更迭。互联网、短视频和直播是其中的一个放大器。为什么个人会比某些机构更容易取信于人呢?除了个体自身人设包装和运营等等之外,是不是也有机构本身信用坍塌的原因呢?

AI+教育是当下和未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自从ChatGPT火起来后,一夜之间全都言必称AI,学习机变成了智能学习机、自习室变成了AI自习室……所有做过的仿佛都可以用AI重做或重“装”一遍。

大模型和生成式AI未来对于教育将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不等于当下什么都要AI化,也不等于AI相比之前就一定是更优解,核心还是应用场景和用户价值。如果把大模型和生成式AI当做一个生产力工具,那么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教学效率和机构学校的管理效率才是着眼点所在。否则,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其实就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销售卖点罢了。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自2013年在线教育元年至2021年双减戛然而止,在线教育火热的八年到底有什么有价值的创新应用?我的答案是拍题扫题应用。我知道这类产品因为抄作业的缘故,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但我觉得这不是工具的错。我们更没有数据证明,有了拍题扫题工具后,普遍学习成绩下降了,事实上分数也是越来越卷了,这就说明即便有抄作业的问题存在,其实也对学生的学习本身的影响可能也并没有那么大。我其实从一开始就看好这个方向的,当年和腾讯成立的合资公司就想做这个方向,遗憾因为种种原因半途而废了;甚至后来还想让集团买下一个当时的Top3的应用,可惜和对方投资人的价格差太大而再次遗憾了。最近两款出海的AI 教育应用 Gauth 和 Question AI在国外火了,本质上他们是当年拍题扫题应用留下的“遗产”。一方面其实基于大模型的解题本身是“概率”,准确度不如拍题扫题的“检索”,一方面有了生成式AI的加持,在解题上会比当年更容易形成一种个性化学习,两者相辅相成。我还是很看好这个方向的。

说到这里就说两句教育出海,我个人更看好B2C模式的出海,比如Gauth 和 Question AI这类的,国外用户有比我们更好的付费习惯。当然,还有ClassUp这类的,我们的用户运营水平应该比大多数国外公司强,毕竟人家可没经历过我们那么残酷的同质化竞争。B2B模式的出海,相对来说就会比较难了,不展开了。简单说就是赚个人的钱比赚机构的钱还是更容易、更市场化、自己更容易掌控啊。

至于国内B2B和B2G模式,我知道很多公司都非常赚钱,但我个人从来不喜欢这种模式。如果有一天,产品的权重高于关系和渠道、桌面上的权重高于桌面下的时候,倒是可以重估一下这个赛道。其实,也不单是教育行业如此,看看中国的那些软件公司的产品有多难用就知道了,不点名了,都是上市公司咱惹不起。

可能还遗漏了不少赛道,写得太累了…

后天就高考了,看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今年高考复读生400多万,占了总报考人数差不多1/3。不知真假,但卷是真的,需求就更是真的了。高考虽然总被诟病,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当前最公平的选拔和阶层变化的方式。很多家长和孩子都把高考当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关,姑且不论这观点的对错,我只想奉劝那些做高考志愿填报的机构,你们做出的指导和收费要对得起那些可怜的家长们和自己的良心。从这个角度看,我很希望未来AI+高考志愿填报能够端掉“人”的饭碗,肯定可以做得比人靠谱和更低的费用。最后,祝各位高考学子们考试顺利。

没想到这么蜻蜓点水地不展开写都写了这么多字,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教培行业没死,活过来了,真挺好的。

标签:教培运营 培训机构 双减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全方位指南:家长必读!如何为孩子精选最适合的体育培优机构
下一篇:拼多多也救不了教培 繁荣还是衰败 都需要放眼于更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