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以《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复习课为例
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的学情与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UMU互动平台。由于UMU平台的简便操作性,即使未接触过此平台的学生对该互动平台内部的问卷、提问、讨论、拍照、签到、考试、AI作业(语音输入)、游戏等功能都可以快速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学生新授课时已经系统学习了不等式(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其应用,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对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但是对于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感知较肤浅,对不等式(组)的参数问题知识掌握不到位,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对本单元知识的完成情况,学生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计算能力仍需要加强,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参数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仍不够熟练。因此本节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训练、参数问题、实际应用问题这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与方法指导,利用UMU平台进行实时监测与反馈。
二、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创建UMU课程,设置课程任务
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课前通过UMU平台创建新课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复习课,设置三大学习任务: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训练;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参数问题;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问题。每个大任务分别包括1-3个小节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在三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设置了期望收获和小结收获两个环节。期望收获环节是要求学生课前在UMU平台的讨论板块中填写自己的对本节课的学习期望收获。小结收获环节则要求学生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在UMU平台讨论区中填写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了解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了课前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实施情况分析
一是课前预设,让学生写下对本节课的期望收获。课前教师通过UMU平台的讨论功能收集学生对本节单元复习课的期望收获,学生通过UMU平台语音输入或者文字输入本节课的期望收获。
二是课堂任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实战练习。计算训练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解决参数问题与实际应用问题的基础是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因此本环节通过UMU平台考试功能设置了三个题目检测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根据平台的反馈情况,教师找到错答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学生完成同类型选做题目进行后测。
参数问题是本单元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答题错误率较高。因此在本节复习课中把参数问题独立出来,通过学生解决不同的参数问题、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小组帮扶等形式,总结出解决此类型题目的一般方法。学生可在UMU平台选择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讲解视频。观看完视频仍不能掌握的可由同伴或教师进行指导。
实际应用问题是本单元的必考题型,也是常考题型。由于应用题的类型繁多,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盈不足问题、方案问题等,对学生的读题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本节课针对易错的几种应用问题给出训练,学生可以在UMU平台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课、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
三是小结收获。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由学生口答或者在UMU平台作答,教师通过学生的作答情况了解学生是否达成了课前的目标。超过80%的学生表示达成了课堂的预设目标。
作者:黄少芳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