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评”的青岛模式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4:02:11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青岛市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智慧教育赋能为目标,把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教育优质资源倍增整体框架,围绕智慧“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评”,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数字底座、强化赋能应用、提升智慧人才培养水平等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正在生成,具有青岛特色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初步显现。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数字化“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评”的青岛模式

青岛市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智慧教育赋能为目标,把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教育优质资源倍增整体框架,围绕智慧“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评”,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数字底座、强化赋能应用、提升智慧人才培养水平等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正在生成,具有青岛特色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初步显现。

一、场景建设与举措机制

(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智慧教育整体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印发《青岛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2022—2024年)》《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全域普及实施方案》和《青岛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应用指南》,成立青岛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六大工程,指导各区市制定三年创建任务书,形成“市-区-校”三级共创发展机制,实施路径清晰,时间节点明确,建设指标量化。

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将智慧教育赋能工作纳入《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框架体系,以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和智慧教育赋能为着力点,成立由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信息化专业部门协同推进的数字化赋能教学工作专班,出台《青岛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统筹数字化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素养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数字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研究、配套体制机制建设等多方因素,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入融合。

三是加强统筹保障。建立市、区(市)两级共建机制,坚持加大示范区创建资金投入,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投入15.78亿元。强化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在确保智慧教育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方面薄弱学校的经费支持,确保全域统筹均衡发展。实施项目化管理和考核机制,创建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制定考核评估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责任查纠制度,对工作进展及时进行评估,对问题协调联动解决,明确目标、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完成任务。

四是加强考核评估。加强统一领导和顶格协调机制,对市级重点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建立重点项目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属地原则,各区市、功能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实行重点项目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减少审批决策层级和环节,缩短决策进程,最大化提高决策效率。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考核机制,市级工作逐一明确要求、政策条件、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奖惩办法,确保具体到人。

(二)创新实践模式,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一是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通过数字化人才培养工程,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学习方式,开展覆盖面广、丰富多样的学生竞赛,组织新技术赋能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评价等五大举措,全方位推进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二是教育网络安全保障工程。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责任制,全市中小学网络安全监测覆盖率达标率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达标率均实现100%。制发《青岛市教育系统网络IPv6升级规划方案》,推进区(市)40G接入教育城域网,构建高速互联的教育城域网。出台《青岛市教育系统数据安全管理规范》,加强教育系统数据安全保护。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中小学校全员网络安全意识。

三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构建“国家平台+本地特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市级、区(市)、学校特色资源建设相结合,形成青岛特色“资源池”,赋能“双减”,服务“停课不停学”。建立资源准入、评价机制,加强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应用情况的监测评价。

四是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工程。全市中小学万兆接入教育城域网,校内无线网络安全可靠。提升全市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环境,加强校园重点区域和部位视频系统建设,提高远程协同效率。评选50个典型数字应用场景、50个优质教学软件应用和50个校本优质教育资源库,推进创新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建设应用。研制《青岛市智慧校园建设应用评估标准》,评选“青岛市智慧校园示范校”100所,全市智慧校园达标率100%。

五是人工智能教育提质工程。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普及率、实验室建设率达到100%。加强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精准培训,培养骨干教师50人。探索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挖掘一批优秀教学课例,评选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4个、示范校100所,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评估样本数量突破20万份。成立联盟和共同体,推动优秀人工智能课程资源跨校、跨区域共享。发挥“政府、企业、学校”多元参与的联盟育人共同体的作用,形成保障有力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格局。

六是教育e平台赋能工程。坚持“结构优化、集约高效、数据融合”理念,打造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教育e平台2.0版,实现教育管理、数字资源、应用服务“一网统管、一号登录、一网通办”。建立技术标准和运行机制赋能教育大数据,构建教育数据资源应用服务体系,打造“学校情况一张图”“教学资源一张网”“招考入学一件事”“教育服务一号通”等场景,推动教育业务办理数字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用性、便捷性强的智能化工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二、改革突破与实践成效

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中,青岛市重点把握以下方面:一是赋能重构。以数字化促进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变革,建设易用、可用、好用的数字教育平台,提供数字化学习内容和工具,实现技术“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评”,构建提高办学质量新型范式,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构建数字化教育生态。二是全纳公平。发挥新技术在时空上的优势和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更好地实现全纳公平的教育。三是共享融通。抓住数据这一关键驱动要素,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数据交换通道,提升教育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和政府、学校间的数据融通,发挥“数据”的最大效应。四是能力为重。坚持从“物”的层面和“人”的层面协同推进,将数字素养提升作为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任务和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和数字时代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

一是探索数字“助教”模式,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构建“国家平台+本地特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推进国家、省、市平台对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全市学校开放共享,努力建大建优“基础+特色”有机融合的教学资源“蓄水池”,不断满足师生资源使用多样化需求。开展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积极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探究式教学,引导教师熟练掌握备授课、数据分析等智慧教学工具应用方式,依托数据支持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诊断与评价,提升课堂智能化水平,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通过中小学智慧教学和作业管理系统,帮助薄弱学校老师建立本地化教学资源库,助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打造网上巡课系统,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打通了教学管理最后一公里。建设课堂教学“智课”系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是探索数字“助学”模式,助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连续7年实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信息技术“三赛一节”(人工智能竞赛、创客竞赛、奥林匹克竞赛、科技节)活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探索构建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全覆盖、体现各学段课程内容连贯性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紧盯“双减”工作目标,开发“名师导学课”等线上公益课堂,运用数字技术优化作业管理,实现作业内容可见、时间可控、结果可讲解,助力教师对学生作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指导,进一步满足中小学生课业指导的个性化需求。集聚校内外资源,遴选“生涯规划”等50余款优秀软件,加入“青岛教育e平台”,为家校协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持。打造学生发展“十个一”系统,为学生提供特色教育资源和个性化成长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是探索数字“助研”模式,推动教师能力持续提升。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省级指导专家名师工作室效应,积极推动教师在平台场景模式探究、教学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度开展。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功能,结合青岛智课研修系统、人工智能“教育小脑”应用体系,引导教师将适切的资源、课堂教学内容片段化、精准化,发挥平台在教育教研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1102所中小学、12.5万教师全部完成一轮培训,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研修氛围。建设1700余个同步课堂教室,在270余对城乡结对学校和14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开展网络教研、同课异构等活动,持续强化课程标准、教学策略等方面研究,促进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全面共享,推动实现精准教研。组织96所学校结对开展人工智能教研活动,我市报送132个人工智能教育校本案例,30个案例被省厅宣传报道,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探索数字“助管”模式,推动管理服务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青岛教育e平台”功能,打通市、区(市)、校三级应用,完善一体化数据标准,推进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促进教育数据可汇、可管、可用。建设中小学课后服务平台,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引进、学生和家长选课、课程师资收费监管等功能,在满足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化需求基础上,实现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全覆盖全流程监管。建立考试报名网上信息确认系统,将人脸识别、图像智能比对、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引入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等环节,方便考生完成信息确认。搭建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系统,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学生入学报名由纸质材料、现场排队、人工审核,转变为在线提交、自动填报、智能核验,推动实现业务办理“零跑腿”“零证明”。

五是探索数字“助评”模式,推动教育评价科学精准。建立教育督导综合管理系统,涵盖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系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监测系统和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系统督政工作模块,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价系统、抽课录课评课系统、调查问卷系统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APP等督学工作模块,推动实现教育督导全链条闭环管理,为各级各单位采集数据、分析结果、预测投入等提供相关参考。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系统,建立涵盖全市10余万教师的专业发展档案,通过数据“精准画像”,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管理、评审评比、发展建议等,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覆盖学生学业监测、体质健康、艺术发展、劳动技能等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分析报告并向全市初中学生发布,精准推送建议方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者:卢丛波  王鑫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构建地方智慧教育平台,拓展新型数字教育空间应用场景
下一篇:信息化大背景下教师评价智能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