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四大工程”助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3:52:23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生态、精准、深度是“慧学”课堂的三大特征,如何运用数据赋能精准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减负增效是弋江区课堂变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智慧课堂贯穿教师教育教学全流程,以丰富资源,多样互动及精准化作业助力教学减负增效。备课方面,教师利用云端资源进行备课,相比规模化使用前,模化使用智慧教育工具后教师准备一节新授课所需时长降低了 6 92%,教师备课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提升了38 68%;教师收集资源的适用性提高了提升了 22 74%;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依托“四大工程”助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依托“千百十工程”助推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

(一)培养千名具有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教师,保障智慧教育产品规模化、常态化应用

弋江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线上开展面向全区1200多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将线上学习与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相融合,要求每位教师完成48课时的线上研修任务,并对教师学习数据进行动态监控,考核通过颁布结业证书,培训结业率达92%以上。线下开展面向全区20所学校1200多名教师的智慧课堂价值与理念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满意度达95.73%。同时,开展面向体育教师的“智慧体育课堂数据化研究与应用”和面向初中数理化英学科的“双减下的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教师数字化素养,促进智慧教育产品常态化应用,弋江区启动“以考促学,以考代培”项目,对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智慧课堂平板应用实操考核。本次实操考核覆盖全区1027名教师,考核当天由考生现场随机从15套测试任务单中抽取一套进行考试,现场操作,现场评分,不合格或缺考的教师由区教育局另行安排时间和指定的地点统一进行补测。由于前期培训工作到位,考核效果令人满意,首次考试通过率达97.6%,补考通过率100%,达到了人人会用,人人能用的效果。

(二)培养百名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发挥数字化教学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自2021年以来,弋江区每年根据教师常态化应用频次及效果遴选出100名种子教师,并利用暑期对种子教师进行封闭培训,提升种子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及数字化精品课设计能力,每次培训均会让受训教师在线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据统计,近三年种子教师培训满意度均超98%。

为了将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培养为数字化教学骨干教师,并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弋江区出台《关于开展弋江区智慧教育“种子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强化对种子教师认证管理,并在学期末根据种子教师提交的佐证材料打分、评审,通过认证的种子教师授予“数字化教学骨干教师”;另外,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种子教师”培训研修成果,根据各种子教师的积分排名及“弋江杯”比赛结果,遴选出10名优秀教师为“标兵种子教师”,予以表彰。

(三)培养数十名信息化教研专家,助推教育教学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

为推动弋江区教育教学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2022年暑期举办“弋江区信息化研训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全区专兼职教研员、学科工作站正副站长、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干部近90人参加,本次培训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了五大模块内容:“课标解读研讨”、“教学模式变革”、“作业设计改革”、“教研方法研究”、“评价方式改革”,通过培训,厘清了区域教育教学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思路,提升了区域教研专家理论方法认知和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坚力量。

二、依托“课堂变革工程”助推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

(一)实施“慧学”课堂,推动数字技术驱动区域课堂教学的变革创新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弋江区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课堂变革,聚焦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基于系统思考的课堂教学变革”指导思想下,构建“以学习为中心”,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弋江课堂教学新样态——“慧学”课堂,旨在通过技术之“智”赋能课堂教学,通过教师之“慧”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最终迁移至学生之“慧”,提升学生核心学习力,从“会学”走向“慧学”,为终生发展奠基。基于系统思考,研制了《弋江区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慧学”课堂“四环十一步”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把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预先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批判质疑、应用技术、助学他人)等作为重要指标;将学科育人能力、智能应用纳入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自2021年9月开始,各学科工作站已累计开展“慧学”课堂教研活动100余次,有系统地推进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改革,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理念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弋江课堂教学新样态。借着智慧课堂的东风,部分学校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倡导的“基于系统思考的课堂教学变革”指导思想下,借助智慧教育手段,努力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利民路小学的“悦纳”智慧课堂,在原有基础上迭代升级,在备教学评一体化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量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萃文中学“和悦”智慧课堂经过一年的研究,形成“智慧探学—情境激学—目标导学—自主乐学—分享共学—达标评学—智慧固学”教学模式,试点学校课堂变革的有效推进,为区域课堂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以赛促改,强化教师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能力

为了让“慧学”课堂真正在弋江落地,弋江区认真规划了实施路线图,举办三级(校级、站级、区级)智慧课堂教学比赛是其中一项举措。截止到2023年6月份,弋江全区20余所中小学积极举办“兰蕙杯”、“新竹杯”等校级智慧课堂教学比赛40余场,鼓励全校教师积极探索智慧课堂下教学新模式,提高全校教师数字化应用水平,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举办第四届“弋江杯”中小学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全区3-9年级教师均参加校级比赛、各校推荐的187名优秀学科教师参加了站级学科组比赛,在站级比赛中脱颖而出的30位教师进入区级总决赛,共29节优质课脱颖而出,线上直播观摩达万余人次,其中5个获奖优质课被撰写为优质课例分析,登上讯飞AI校园公众号,为全市智慧课堂教学提供示范参考。获奖教师还代表弋江区参加芜湖市2021年度和2022年度小学及中学、2023年度小学智慧课堂创新应用现场教学比赛,共计获得市级一等奖8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的佳绩,其中2023年度小学智慧课堂创新现场比赛中获创新奖2人(全市3名);部分教师参加2022年度省教师素养大赛,并获得微课实践作品奖1名、创新教学案例奖1名。同时,在2022年省市教坛新星评比中,有5人获省教坛新星称号,29人获市教坛新星称号。

(三)实施精准教学,数字化课堂助力师生减负增效

生态、精准、深度是“慧学”课堂的三大特征,如何运用数据赋能精准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减负增效是弋江区课堂变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智慧课堂贯穿教师教育教学全流程,以丰富资源,多样互动及精准化作业助力教学减负增效。备课方面,教师利用云端资源进行备课,相比规模化使用前,模化使用智慧教育工具后教师准备一节新授课所需时长降低了 6.92%,教师备课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提升了38.68%;教师收集资源的适用性提高了提升了 22.74%;教师学情掌握的全面性提升了15.69%;教师学情获取的及时性提升了 33.25%。授课方面,教师利用多样化互动促使教学方式丰富性提升了33.29%,资源调用便捷性提升了 38.15%;课堂及时练习,互动数据及时反馈,高效讲评,促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了 23.02%,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了 23.26%。运用大数据、知识图谱构建等智能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为每个学生推荐有针对性、个性化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手册累计覆盖师生25893人次,问卷调查显示85.52%的学生认为利用个性化学习手册对学习有帮助。规模化使用智慧教育工具后教师作业布置针对性提升了 28.26%;作业批改便捷性提升了 21.53%;作业讲评针对性提升了 22.93%;教师批改一个班级的学生课后作业所需时长降低了 32.61%。

三、依托“评价改革工程”助推学生评价数字化转型

(一)研发弋江区特色综合素质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课题牵引方式,政校企协同组建专家团队共建弋江区特色综合素质数字化评价体系,秉承“综合素质五大维度评价与学校课程育人目标相结合”、“细化到末级的行为指标具有科学可量化”、“关注学生发展性与过程性评价”等九大原则,构建具备弋江特色的“初中段学生、小学3-6年级”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实施办法,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助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同时亦为管理者的决策优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建设弋江区中小学数字化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系统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学生、家长、教师、局校行政管理者四方主体协同共管的科学高效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按照区域综合评价实施流程定制化开发信息化平台,提供“制定管理方案”、“开展记录审核”、“阶段评价量化”和“公示存档汇总”四个环节十大应用,以达到创建公平、公正、公开教育生态环境目标。全面采集学生课堂互动数据、日常课后作业数据、单元复习数据等过程性数据等教与学数据,系统全面描绘学生成长过程,勾勒学生发展轨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与家长日常教育相连,利于教师及家长引导学生成长发展。数据对接实现平台与省教育厅垂管系统、市教育局自建系统、弋江教育局自建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和管理,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分散和无效的项目建设,避免数据“孤岛”,加快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数字化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数据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大数据为学生绘制全面发展的“五育数字画像”和增值评价应用

通过弋江区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构建大数据应用,建设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模型,可追溯、可监管的过程评价模型,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学生、教师、学校和学业质量、核心能力、素养类学科等方面做全方位综合评价,助力教育评价达标,包含学生学业质量发展增值性评价、核心能力发展评价、素质类学科评价、高层次思维能力评价、学业相关因素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真正实现了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和多元评价,通过数据,为学生汇聚了一份专属的成长报告,一份立体式数字画像,一个记录关键事件的成长册,呈现学生阶段性的五育成长报告,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转变、发展、提升一目了然,既有过程性评价数据实证建议,又有可用于招生录取的综合素质评价,还能通过大数据自动生成学生整体发展的“五育画像”,最终达成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的诚信度、公信力和发展性。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及应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体现数据驱动的教与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四、依托“‘弋’起讲工程”助推教研模式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教研过于依赖教研员的个体经验,过于依赖经验基础上的顿悟与智慧,源于经验的教研越来越显示出先天不足,因此倡导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教研标准就成为我们教研转型的基本方向。2023年5月弋江区教育局组织开展首届“弋”起讲—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区域教育教学变革沙龙活动。活动通过经验分享、课程展示、主题沙龙、专家座谈等形式展开,围绕“课堂教学变革”和“作业设计变革”两大主题展开的主题沙龙,交流与推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先进经验与典型模式,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慧学”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打造弋江区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本次活动有1300人线上、线下共同分享了此次沙龙系列活动的成果与经验,受到了参会领导和与会校长、教师的高度评价。

通过精准研讨,全区各中小学校长、教师共同总结智慧教育创新应用成果与经验,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慧学”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引领区域教师将所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不断提高区域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中小学学科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切实减轻了师生的负担,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提高与区域课堂变革,深入打造区域智慧学校基地校和“互联网+教育”示范学校。本次沙龙活动是弋江区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有效实践,未来,弋江区将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马静  吴斌  马茹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智慧校园视域下的海淀教研迭代升级
下一篇:“双减”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