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个性化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3:13:12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在课程方面,平台可生成并导出包含单位名称、课程名称、课程领域、面向学段、开发方式、课程实施总课时、本学期受益人数、本学期课程实施次数等项目的数据报表。在学生方面,平台对各个学段、性别及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课数据进行统计,生成个体学生的成长地图。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区域个性化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一、实践过程

(一)平台设计理念

一是通过先到先得体现教育公平。通过课程平台联动“学院制”课程供课单位,汇集优质资源,将优质资源面向东城区所有中小学,得以实现全覆盖,保证所有中小学都具有同等的顺畅的沟通渠道。同时,以“先到先得”为原则,在设定时间开启时采用“占座式”的选课方式,使学校通过平台可公平、快捷、高效地进行选课退课。

二是通过数据采集可转化为有价值信息。在课程方面,平台可生成并导出包含单位名称、课程名称、课程领域、面向学段、开发方式、课程实施总课时、本学期受益人数、本学期课程实施次数等项目的数据报表。在学生方面,平台对各个学段、性别及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课数据进行统计,生成个体学生的成长地图。

三是通过信息化的监测与评价方式提升课程质量。在课程方面,平台对每门“学院制”课程生成对应编码,依据学生对所选课程的评价结果,对课程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二)平台模块设计

平台总体设计思路是从“课程从无到有,到让学生选,到课后评价”,按操作流程分为:课程申报、机构审核、专家在线评审、课程发布、选课、实施等8个重点的环节。分别供7种不同身份的使用者使用,其展示的功能模块不同。从整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一是区级课程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开发意在解决有关课程管理方面的业务需求,该子系统设计包含有课程申报、课程审核、课程发布、移除课程四个功能。分别解决资源单位教师申报课程,资源单位对课程的审核与提交;“学院制”课程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在线评审;学院对审核通过的课程进行在线发布;将已经停止的课程从平台中移除四个方面的实际业务需求。

二是区级课程选课模块。包括学校团选、学生个选、学员教师选课三个功能。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东城区教育系统内的各学校通过平台线上进行对课程资源的团体选课。

三是平台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依据使用需求平台的数据库应具备对课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功能,配套开发平台课程数据统计、课程数据分析、生成统计分析结果三个功能模块,以满足对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的监测、课程发展的数据分析及将统计及分析结果图形化呈现等业务需求。

四是课程评价模块。包括课程评价和生成评价结果两个功能,以满足对课程的客观评价,师生互评及评价结果汇总等业务需求。

五是在线学习模块。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模块,可以按照课程分类、课程标签查询自己的可见课程列表,并选择其中课程,进行在线视频观看学习。

六是校级课程选课模块。在原有区级(“学院制”)课程选课活动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按照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数据和选课模式要求,打造学校校本选课管理功能。

七是学生个人中心模块。支持接受系统推送的各类消息,将选课活动结果、课程评价和新建的课程实施环节相关信息整合到个人中心的消息管理展示,查看自己学习过的学院制课程和在线视频课程数据记录,查看个人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二、实施成效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区域优质资源的统筹使用

为推进青少院课程平台上线,自2022年初面向少年宫、科技馆、职业学校等“学院制”课程供课机构,组织两轮平台课程评审,线上征集“学院制”课程241门,通过评审并上架209门,组织开课机构发布248条选课记录。2022年7月12日面向四个试点学区开放选课,成功上线运行,仅开放首个小时即完成预约81课次。

(二)基于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后服务选课排课的应用

2023年2月,校内选课模块试运行,平台协助和平里第四小学、新鲜胡同小学、体育馆路小学等5所小学开展选课,共投放课后服务课程497门,9614人参与选课。选课形式多样,设有先到先得占座抢课、在规定时限内无人数上限、内定学生等多种选课方式,在课程设置上覆盖了按年级、按性别、按校区等多种形式。通过和平里第四小学的选课结果的后台数据分析显示,火爆课程(如烘焙师)不到1分钟抢完,热门课程(如乐高机器人、动手玩科学、网球等)大多数5分钟内抢完,其中已经报名截止的课中有2/3的课在半小时内抢完全部名额,仅4小时完成全校选课。

(三)基于质量提升的课程质量监测与过程评价

近年来,每学期面向“学院制”课程组织填写质量监测问卷、依据学生对所选课程的评价结果,对课程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除学习完成后对课程进行打分评价,平台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提倡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与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民主协商,在课程进行中随时可对课程发起评价,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错纠偏。

 

作者:王喆,董婧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课后服务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上联下动·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下一篇:“一师一档案”赋能区域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