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四统五促进”构建教联体建设新格局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3:02:58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以教联体为单位,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确定教联体发展愿景。各教联体遵循“各校统一管理、新旧政策平衡、教师合理调配、资源共生共享、稳步均衡发展”的目标,采取“六变”,即变校名(6个教联体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愿景确定名称)、变文化(将优秀学校文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成员校)、变教师(各校教师打通使用)、变课表(教学资源共享)、变教研(建立教联体内教研共同体)、变监测(统一的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四不变”,即财务管理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内设机构不变、招生范围不变,推动区域教育从单一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三联四统五促进”构建教联体建设新格局

一、推行“三联”,构建“教联体”办学网络

一是“党建一体”联。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摆在教联体建设的重要位置。成立6个教联体临时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教联体内师资培养、教学教研、学生德育等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活动,共续“行走的党课”红色教育篇章。

二是“全域融合”联。根据学校办学性质、学校规模等不同,全区共组建2个共建型、4个协作型教联体,实现了全区24所学校全覆盖,并积极向学前教育延伸拓展。以城区名校为龙头,充分发挥“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作用,带动辐射全区学校发展,搅动教育一池春水,我区2个教联体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教联体”。

三是“线上课堂”联。以教育信息化全面助力区域教联体建设,“千兆进校园、百兆进终端”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区。充分发挥同步课堂、翻转课堂、双师课堂作用,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让城乡孩子同上一节课,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二、实行“四统”,创新教联体管理模式

一是发展统一规划。以教联体为单位,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确定教联体发展愿景。各教联体遵循“各校统一管理、新旧政策平衡、教师合理调配、资源共生共享、稳步均衡发展”的目标,采取“六变”,即变校名(6个教联体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愿景确定名称)、变文化(将优秀学校文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各成员校)、变教师(各校教师打通使用)、变课表(教学资源共享)、变教研(建立教联体内教研共同体)、变监测(统一的质量监测评价制度);“四不变”,即财务管理不变、人事关系不变、内设机构不变、招生范围不变,推动区域教育从单一的教师轮岗交流转向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的全方位融合。

二是管理统一实施。按照“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师管理、统一教学常规管理、统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统一绩效考核评价、统一特色品牌创建”的“六统一”模式,在教联体内一体推进人事、教学、安全、财务、后勤管理,建立教联体校长在牵头校与成员校之间轮流办公、定期巡查制度,保证教联体内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考核一体。

三是师资统一配置。建立教师一年一小轮、三年一大轮的“能上能下”轮岗制度,教联体内学校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联合教研、学科领军人才跨校走教、名优骨干教师跨校支教,教联体内教师实现有序流动。对到偏远教联体成员校交流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表模、绩效核算等方面给予倾斜,教联体内部师资趋于均衡,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四是教学统一考评。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纳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建立区委区政府领导、区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协同多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实行“捆绑式”监测评价,倒逼教联体牵头校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实现“五促进”,深化教联体办学成效

一是促进资源共享。聚焦全域优质、整体提升,教联体内资源统一管理、统一使用,资金统一预算、统一拨付,教联体未来发展统一谋划、统一建构。到2025年,预计投资7亿元,用于各教联体学校新建及改扩建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食堂等。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效应,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试点区创建,各教联体学校5G校园无线网络、智慧教室、智慧安防实现全覆盖,牵头校未来教室、AR/VR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实现全覆盖,成员校创客空间、多媒体录播室实现全覆盖,“三个课堂”全面普及,实现优质学科、优秀师资等资源共享共用。

二是促进发展共谋。以教联体为单位,在项目建设、师资配备、经费保障、质量评价等方面统筹安排。针对教联体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交通、课程、师资等问题集中商讨、集体研究、集中解决。先后开展“教联体”培训、宣讲、座谈等30余场次;扩建双泉小学,改建掇刀石小学教学楼、团林中学宿舍楼;启动了第二轮岗位设置、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改革工作。

三是促进教学共研。立足各校学科优势,常态化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深化校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开展联合教研12次,优质学科分享交流30余次,青蓝结对50余人次,实行优质学科领教,薄弱学科送教,紧缺学科走教。湖北省书法兰亭学校十里牌小学对农村小学黄岭小学定期开展“书法送培”活动;“UP4”教联体精选10名优秀教师巡回送教,四校联合共同发力,共享良好课堂教学模式,让听评课、同课异构、学科教研、专题研讨等交流活动成为常态。

四是促进师生共进。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实行以城带乡、以强带弱,300余名新秀教师能力素质大幅提升。6个教联体牵头校联姻国际姊妹校,18所成员校结交国内一流名校,100名教师结对国内名师,每年赴一线城市举办领军人才、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创建市区级名师工作室4个,100名教师入选英才计划,156名教师在全省教育教学信息化竞赛活动中获奖,25名教师课例获评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各教联体聚焦五育并举、科创教育等中心任务,集中研讨、合力攻坚,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力,掇刀学子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唯一的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创新之星”,掇刀区连续两年获全省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一名。

五是促进效果共评。充分发挥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实行教学绩效四级综合评价分析制度,各级负责人精准掌握各个层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情况。搭建家校沟通评价平台,由家长直接给老师打分、为学校赋值。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掇刀区学生一般核心素养6个优于;阅读素养2个最高、3项最好;数学素养10个最高、1个最好、1个最高;科学素养4个第一、2个最高。掇刀区代表中部六省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作者:张波  张滢滢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教师素养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构建五育融合教育治理与服务双循环体系的区域实践
下一篇:智慧教育:昆明市五华区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之路